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我们的优势

八戒体育红云生物CEO廖迈菁博士:前沿技术助力小分子药物研发有望打开一片新天地!

  “虽然目前已有很多小分子药物获批,但大多数小分子药物设计还处于盲人摸象的原始阶段。随着结构药理学、人工智能、计算化学、冷冻电镜等新技术的引入,我认为小分子药物领域将会打开一片新天地。”

  2021年10月,廖迈菁博士在职业生涯上再次转身,加入初创公司红云生物担任CEO,全面负责公司的战略制定、策略规划和管理运营。红云生物成立于2018年,该公司以结构药理学和计算技术为核心,聚焦蛋白和药物复合物动态结构的前沿创新药物研发。虽然加入红云生物不久,但廖迈菁博士与红云生物的科学创始人则相识已久。

  “十几年前,当我还在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后时,就与红云科学创始人相识,但那时大家都没想过有一天能一起在中国研发创新药。”廖迈菁博士感慨地说道,“红云生物成立的初衷是希望用结构药理学、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来开发精准小分子靶向药。我非常钦佩红云生物创始团队的探索、创新和默默无闻的工作精神,同时也对他们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所以我选择加入了红云生物,希望与他们一起为肿瘤和其它有高度未满足需求的严重疾病患者开发出突破性的精准治疗药物。”

  成立以来,红云生物已获得了夏尔巴投资、动平衡资本、大有资本、凯风创投、凯泰资本等多家机构的多轮融资支持,其首个药物第四代EGFR-TKI也已在美国和中国开展临床。那么,在小分子研发领域,红云生物到底有何优势?成立以来,该公司都取得了哪些进展?又面临哪些挑战?作为公司的CEO,廖迈菁博士又将如何带领团队走出他们的独特之旅?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近期专访了廖迈菁博士。廖迈菁博士曾在肿瘤生物学领域从事多年的研究,同时也在创业、公司管理、战略制定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

  廖迈菁博士:在我看来,红云生物的一个核心优势是公司创始团队在他们各自领域的丰富经验和长期积累。红云生物的科学创始人之一为云彩红教授,他曾任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研究科学家,在结构生物学、结构药理学与精准药物设计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曾参与全球第一个抗EGFR T790M耐药性突变的候选化合物(第三代EGFR-TKI)的研发,以及第一个抗EGFR C797S耐药性突变的新一代肺癌异位型抑制剂(第四代EGFR-TKI)的研发。

  红云生物的另一个优势是药物的早期开发。基于红云生物干湿结合针对蛋白动态结构的独特技术,我们的开发手段不仅有望攻克耐药靶点,而且有望针对有巨大临床潜力的全新靶点研发新药。例如,在药物分子的精准设计方面,我们的团队不但善于实验测定靶点-药物复合物高分辨率静态三维结构,还引入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最新算法,对靶点与先导化合物分子结合过程进行动态模拟。这种“动”、“静”结合的策略有望解决药物分子结合过程中小分子与靶蛋白动态和柔性适配的难题,高效助力化合物结构的设计和优化。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红云生物的H002今年已在美国和中国获批临床。能否分享下这款产品的独特优势和治疗潜力?

  廖迈菁博士:H002是一款第四代EGFR-TKI,也是红云生物自主研发的首个小分子精准治疗药物。EGFR抑制剂的耐药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面临的主要难题。约有10%-50%的NSCLC患者会产生EGFR激活突变。研究发现,无论是否出现T790M突变,C797S与Del19或L858R的共发突变都是引发第三代EGFR抑制剂耐药的潜在主要因素。作为一款广谱和高选择性的第四代EGFR抑制剂,H002有望解决多种带有EGFR激活突变或耐药突变的NSCLC患者日益增长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在临床前研究中,H002已显示出广泛而强效持久的抗肿瘤活性,且安全性良好。临床前数据显示,H002对EGFR单位点突变、双重突变和三重突变均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而且,H002对于EGFR突变阳性脑转移肿瘤也具有潜在疗效。该数据已在今年的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公布。目前,公司正在中国和美国开展H002针对经EGFR-TKI治疗耐药的晚期NSCLC的1/2a期临床试验。此外,我们也计划探索该药与其它疗法的联合用药试验。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您认为,创新药出海需具备哪些关键能力和要素?能否分享下H002在海外申报过程中的经验?

  廖迈菁博士:我认为创新药出海是大部分中国创新药企未来的必经之路。不过,出海并非易事。在我看来,一款创新药要想出海,企业需要做好几方面的准备:第一,要有过硬的项目,产品要有明显的差异化优势和竞争力;第二,公司要和当地的监管机构、临床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建立合作,并能和他们进行真正专业的沟通;第三,海外做临床试验的成本也会更高,公司要在资金方面做好储备;第四也是往往容易忽视的,企业要做好风险评估和把控,对于可能的风险提前做好预案和准备。

  在H002的申报中,我们主要采取了几个措施:首先,公司内部组建了一支富有经验且具很强执行能力的临床队伍;其次,公司充分利用外部的专家资源来弥补内部资源的不足,通过我们的资源去找专业的合作方;再次,在沟通中,我们用产品的独特和差异化优势去打动对方,并用专业的经验和知识去和临床专家互动;此外,我们也通过和CRO合作,来加速新药的IND申报。

  廖迈菁博士:对于初创公司,各方面资源比较有限。因此,在产品管线建立方面,我们目前的策略是专注于临床前的早期研发,用独特的手段和方法开发出真正有差异化的分子,追求药物的质量,而不是数量。H002之外,我们还有4个处于发现阶段的项目,其中有两个即将进入临床前候选化合物(PCC)阶段,力争优选其中一个在明年底前申报IND。

  廖迈菁博士:加入红云生物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八戒体育,我非常欣赏红云生物基于结构药理学和计算技术八戒体育,针对小分子和蛋白动态结构进行创新精准疗法开发的先进理念,以及创始团队在该领域的丰富经验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另一方面,红云生物处在一个发展的转折阶段,需要一位有创业、管理经验且与公司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把公司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我是肿瘤生物学研究背景出身,并在药物管线和商业化策略、创业等方面也积累了多年的经验,我们的优势非常互补。此外,我也非常喜欢初创公司专注、高效的工作氛围。中国的医药行业正在转型阶段,在行业不断升级的过程中,我认为像红云生物这样小而美的公司会非常有竞争力。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当前阶段,您和团队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贵公司计划如何解决?

  廖迈菁博士:最大的挑战是人才和资金。针对这些挑战,我认为新锐公司应该沉下心来,回到根本——即思考并建立公司的战略和文化。很多人会觉得,小公司应该先活下来,长大后再谈战略和文化。但我认为,一个公司最小的时候,恰是最需要战略和文化的,因为战略和文化决定了一个公司发展的基因。“筑巢”才能“引凤”,战略会决定公司的定位、发展方向、目标,文化会决定一个公司能吸引并留住哪类人才。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您如何看待“合作”在当下生物医药创新生态中的作用和影响?您认为,行业应该如何构建和加速合作以促进创新?

  廖迈菁博士:在生物医药创新生态中,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对于Biotech公司而言,我觉得合作模式应该是多元化的,常见的合作形式包括:第一,Biotech公司和大公司之间的合作,在这种模式下,通常是一方负责产品的前期研发,另一方负责产品的后期临床开发和商业化;第二,Biotech公司之间的合作,合作各方通过技术、项目等方面的互补,来将各自的技术和产品价值最大化;三是合并我们的优势,这并非是每个Biotech公司都会经历的,但从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这样的合作可能会越来越多。从促进创新的角度,我认为行业最需要的是科学和技术层面的合作。

  廖迈菁博士:我觉得中国在基因和细胞疗法、核酸等一些新分子类型领域有望取得突破。此外,小分子领域也非常有望迎来重大进展。虽然目前获批的小分子药物有很多,但大部分小分子药物设计还处于盲人摸象的原始阶段,离成熟还有很长的距离。随着结构药理学、人工智能、计算化学、冷冻电镜等新技术的引入,我认为小分子药物研发领域会打开一片新天地,让化学家能针对靶蛋白的动态结构, 捕获甚至诱导创造出药物分子和靶蛋白的完美结合。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您如何看待当前的中国创新药行业发展环境?你觉得10年以后,中国的生物医药领域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廖迈菁博士:经过几年的蓬勃发展,我认为中国的创新药行业现已进入到优胜劣汰的阶段,这是很正常的。如果回顾美国的创新药行业发展史,我们会发现它其实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我认为中国的创新药行业也会呈现出类似的趋势。虽然大家都在谈资本寒冬,但对于行业的发展而言,这样的阶段是必需的。只有经历过潮起潮落,大浪淘沙,行业才能进步。

  十年后,我希望中国生物医药领域是一种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景象,能涌现出一批具有真正创新能力的创新药企业,既有大公司,也有小公司。不过这需要整个行业的利益相关方的支持,尤其是监管机构、创始人、投资人的智慧和勇气,因为这三方的力量可以说决定了中国制药界的天花板和未来。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我们读者中也有很多年轻人,面对他们,您有什么想分享的吗?

  廖迈菁博士:我曾经听到一些生物专业的年轻人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这句话是骗人的,因为就业和职业发展有很多挑战。回顾自己的经历,我觉得这句话是非常正确的。只是一个新兴行业的发展需要时间,我们要有耐心。在我看来,生物学现在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会有更多的机遇。对于这个领域的年轻人,我希望他们要有耐心和长远的目光,沉下心来做好眼前的事,同时怀揣梦想,相信自己将来能够成为创新药行业里的领潮人,参与并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八戒体育八戒体育八戒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