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战略,是关系民生福祉、关乎美丽中国梦实现的千秋伟业。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类社会发展不仅要利用和改造自然,更要在自然界可承受范围内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构建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和运行机制,维持人与自然的持续发展、永续发展。建党一百年来,中国以改善民生福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八戒体育推进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为核心目标,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并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主张、观念等不断创新发展与生动实践,形成丰富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深刻阐释建党一百年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及其伟大价值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在中国率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全过程中,对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探索与实践的思想产物。中国历届领导集体基于强烈的人民情怀,以发展的思维、战略的眼光对生态环境治理不断探索与改进,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发展道路。从发展历程看,从倡导改善自然环境、鼓励植树造林、节约资源到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再到提出生态文明战略、实现美丽中国的伟大梦想,体现历史与现实交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脉相承过程。
从建党、到建国再到改革开放前,中国领导人民群众先后经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阶段,以同志为核心的集体领导中国和人民群众,一方面同敌人作斗争寻求国家和人民的解放,另一方面在同自然环境作斗争中寻求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同志早在1919年9月对林业发展做出重要指示,“森林的培养,畜产的增殖,也是农业的重要部分”。同志对林业、水利等问题深入社会调查,深刻认识到加强林业绿化、大兴水利建设、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积累了生态建设的许多宝贵经验。新中国成立后,同志提出要将农、林、牧、副、渔等各个环节进行均衡发展,做好调整八戒体育。1956年3月,同志发出了“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开启了新中国70年来的绿化祖国伟大征程,体现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森林绿化的重视。1958年8月,同志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要使我们祖国的河山全部绿化起来,要达到园林化,到处都很美丽,自然面貌要改变过来。”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当时艰难的条件下对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生态生活的重要认识实属不易,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探索尤为艰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集体重视植树造林和生态建设,积极推动环境保护立法,带领全国人民踏上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征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全党和全国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的条件下,避免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教训,我们党提出要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同志指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1983年开始,3月12日成为我国的植树节,倡导和宣传生态理念,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同志还提出要发展生态农业,“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为了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党中央加快环境立法步伐。1981年党中央制定《关于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198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出台标志着环境保护纳入法律框架,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探索奠定了法制基础。
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集体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1992年,同志在党的十四大上阐释了经济与社会、生态之间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在全国第四次环境保护会议上指出,“经济发展必须与人口、资源环境统筹考虑,不仅要安排好当前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良好的条件,决不能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1994年3月25日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明确提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管理机制等。同志指出,我们要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通过植树造林解决两大心腹之患。八戒体育同志还以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思维强调经济与生态、东部与西部的统筹协调发展,强调要将生态法治化作为依法治国方略的组成部分。这些观点和理念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以同志为核心的第四代集体以科学发展、两型社会为重要理念,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进一步向前发展。同志在党的报告中提出,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在党的全会报告中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这是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以及建党以来历届领导人生态理念的继承与发展,标志着中国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文明的建设的认识更加科学和深化。同志认为,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基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带领中国人民,反思传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难以脱钩的困境,反思人类社会过度索取资源能源、高污染高排放发展模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深刻教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习创造性地提出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对“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问题进行思考和实践,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了相对完善、思想成熟、内涵丰富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即习生态文明思想。
习生态文明思想包括生态自然观、生态经济观、生态民生观、生态系统观、生态法治观、生态世界观等多个方面的科学内涵。习多次强调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加快能源结构的低碳化转变,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将生态优势转为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改变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必须坚持绿色低碳的经济发展观,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的双赢,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经济观、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系统观、环境就是民生的生态政绩观等,揭示了生态与文明的内在关联。习同志还明确提出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中之重,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整个过程中,这标志着中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新时代中国运用整体文明理论指导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走向更加成熟与完善。
建党一百多年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从萌芽、探索、成长、发展不断走向成熟,从不完善走向更加成熟完善,有其内在的演进规律和理论逻辑主线。考察分析这一演进逻辑,对于更完整准确地把握中国的生态文明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生态文明思想不仅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而且有着丰富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等为中国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石。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在回应不同时代的问题诉求、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嬗变中所形成的理论逻辑建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逻辑起点就是基于人民导向,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特别是生态环境需求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的。在自然资源匮乏、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领导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历史前提。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人民生活条件艰苦,温饱问题难以解决,中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与自然作斗争、不断认识和改造自然过程中,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牢固的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初以及社会主义革命期间,提出了“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强调要处理好植树与开荒的关系,要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等重要观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这就要求中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从中国生态问题的实际出发,走改革开放、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道路,在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上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习生态文明思想,树立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走向成熟和完善,达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历史新高度,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与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人民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充分彰显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民导向与民本情怀的逻辑起点。
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是人类社会演进最基本的逻辑关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导向和满足人民需要的初心使然,重视和努力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关系及其具体问题,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贯彻始终的理论逻辑主线。针对不同时代主题,中国对人与自然矛盾关系的回答,彰显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在不同阶段的演进过程。建党至新中国成立初,党中央在领导人民与敌人作斗争的同时,利用自然环境条件开展伟大革命和生产自救工作,利用敌人稀少、力量薄弱的山区、森林等条件和自然丰富馈赠保留了革命火种,战胜了敌人,也通过艰苦奋斗、改造自然、发展生产保障革命的最终胜利和新中国的创立。建国后,中国领导人民群众妥善处理农业生产开荒和防范水患的关系,重视植树造林和森林培育。在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全国人民将生态建设提升到基本国策高度,提出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先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确立了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等在内的“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习提出了“两山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伟大命题。习生态文明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中国化成果。习生态文明思想科学回答了生态文明的本质属性,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是为了人民,逻辑归宿自然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经济社会生态的全面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国领导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以服务人民群众为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社会主义能够比资本主义创造出更高形态的生态文明,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强化生态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升产业质量和生态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等领域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
建党一百年来,中国无不是在领导人民群众不断改善物质生活的同时,注重提高精神生活水平与生态环境水平。在与自然条件作斗争的同时,也不断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产,解决人民温饱问题,打好脱贫攻坚战,解决了几千年来人民所渴望的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梦想。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成就,但资源能源消耗强度大、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与健康发展,中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提出树立“生命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意识,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建党一百年来,基于服务人民的初心和使命、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取得了辉煌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来全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创新,并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形成生动实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彰显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科学实践性。立足新发展阶段,以习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华大地形成生动实践,提升在全球生态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八戒体育。
中国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针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等不同历史阶段的生态发展实际,产生体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一方面,中国正确看待和吸收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结合当代中国实际生态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态理论,推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向前发展。另一方面,基于务实、客观、创新的维度,中国历届领导人结合当时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使命,对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进行创新与拓展,实现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体问题相结合,科学指导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伟大实践,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构筑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新高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作为理论基础,并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进行丰富完善与创新发展我们的优势,先后提出了两山理论、新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伟大命题,形成了习生态文明思想。习生态文明思想是迄今为止中国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最为系统、最为全面、最为深邃、最为开放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最大成就,不断指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方向、新航程。
中国建党一百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建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是指导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八戒体育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实践发展的理论法宝,其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体系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石,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总结建党一百年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从提出“对自然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到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协调发展”到“可持续发展”,从“科学发展观”到“新发展理念”和坚持“绿色发展”,都表明中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进行了深刻实践。比如用有限的土地和资源发展农业、工业生产,使中国从一穷二白的落后国家发展成为解决十四亿人口温饱问题并实现全面小康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比如经过70多年的绿化祖国行动,中国国土绿化率大大提高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直面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系列问题,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习关注民生、重视生态环境,把良好的生态环境看作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习明确提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形成绿色生产生活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等,这些思想主张科学指导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并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和辉煌成就,验证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科学性、实践性、创新性,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道路、新模式。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科学指导了中国实践并取得实实在在的辉煌成就和伟大进展,这些宝贵经验也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生态环境建设与治理提供了重要借鉴,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新的发展路径。习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命题,面向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向世界宣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展现中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大国担当。习生态文明思想不仅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借鉴与理论样板,这一“中国方案”显示出一个大国的责任担当与思想引领。中国领导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伟大实践,筑起一道道保护家园的世界“绿色长城”,创造一个个“荒漠变绿洲”的全球绿色传奇。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指引,加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及其国际合作,落实生态环境相关多边公约或议定书,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引领国际社会加速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有力地指导了实践,并影响和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进程,对构建清洁美丽的同一个世界、推动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探索了新方案、新路径。
电话:400-123-4567
传 真:+86-123-4567
手 机:13800000000
邮 箱:admin@jlkbfe.com
地 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