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行业资讯

医院自动化:自主移动机器人解决物料运输“最后一公里”

  目前在绝大多数医院内,护士的工作职责远不止医护本身。从病患家属沟通、执行专科护理常规、病房病患巡查、到医疗文件物品管理、清点、搬运及交接等,护士的日常是高负荷、长时间、工作内容繁复且多变的。以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之江院区为例,其手术室日均手术量超过一百台,这便意味着由无菌室房到手术室的耗材运输每日或来回一百多趟,而这些工作目前主要由人工跑腿完成。

  而如果将在工业制造领域已很常见的自主移动机器人(AMR: Autonomous Mobile Robots)应用于医院的住院部、手术室、检验科及药房场景,配合医院现有的气动物流系统和箱式物流系统,协助运输药品、检验样本、物料、无菌手术耗材等医用物资,就能稳定替换过往人工加推车的运输模式,解决医院内部各类物料运输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目前在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下称同济医院)和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之江院区(下称之江院区)正在进行这样的尝试。其分别部署了一台和四台AMR,由Mobile Industrial Robots(MiR)的生态合作伙伴艾信智慧医疗提供。

  医院探索自动化物流并非新鲜事,但采用自主移动机器人技术(AMR: Autonomous Mobile Robots)完成部分运输任务,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相较传统依靠二维码或路轨移动的AGV机器人来说,具备自主导航能力的AMR更灵活、更适合像医院这样对安全性、适应力、防菌程度有着更严格要求的环境。

  AMR首先要解决的是医务人员日常工作中大量的非技术性重复任务。同济医院目前在医院的住院部采纳AMR技术,负责取送住院病人的药品。院方对其提出的上岗要求有两点,一是独立工作时,能够完成穿科室、跨楼层、穿病区运输,机器人需自主导航,学会进出电梯,并保证不发生人员碰撞,高度安全。二是AMR作为其他物流手段的补充,完成站点和住院部护士站间“最后一公里”的运输,完全替代传统人力方式。

  第二个重要问题即完成每日高达数百次的人力物料运输工作,完善医院现有物流系统,形成全自动的闭环运输。之江院区目前采用箱式物流运输静配输液、供应室一次性物品、盒饭等物料。通过气动物流运输标本、紧急ST用药等小型物件,而由二级库房到医院手术室的各个点位,以及检验科标本接收室,则以AMR完成最终的物料交付工作,实现由库房到病区到手术室等点位的全自动配送。

  在当下的疫情背景下,第三个问题的重要性更为凸显——规避可能存在的人工错误或交叉感染风险。医院人员复杂、人流密集,在之江院区,AMR负责由各科室收取检验检疫样本,运输分发至化验科。运输全程保证无接触,减少交叉感染、样本污染、甚至疫情传播的风险。

  此外,手术室所需的药品和无菌耗材运输也面临严格搬运要求。以AMR代替医护或专职人员运送医疗器械、高值辅材、低值耗材和手术包,可以降低运输过程中携带感染病菌的风险和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同时,配合院内专门的物流数据屏幕,医务人员可以实时监控,优先调配AMR运输紧急物资。

  据悉,除了同济医院和之江院区外,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丹麦西兰大学附属医院、丹麦南日德兰半岛医院也已部署MiR自主移动机器人。

  据麦肯锡在《未来已来:智慧医院发展之路》报告中分析显示,在很多国家,科技场景落地所节约的成本,相当于年医疗总支出的10%。作为医院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步,如何用科技提高医院院内的运营效率则是当下的一个重要问题。

  机器人库是机器人行业领先的专业门户,提供专业及时迅速的机器人行业资讯,洞察机器人企业发展动态,剖析机器人研发技术发展方向,全面准确把握机器人行业的主要应用领域和发展现状与趋势。